时间:2022-10-09 20:23:51 | 浏览:373
任何语言的学习规律大体都是一样的。那便是先输入,后输出。无论是母语学习还是其他语言的学习都是如此。
第二外语从接触到最后熟练掌握,需要600万字的阅读量和至少1000小时以上的听的量。
从小积累会更容易达到这个量。启蒙阶段就是输入输入再输入。其实也不止是启蒙阶段,任何阶段开始学习语言,都得有大量听的过程。听和阅读属于输入,说和写作属于输出。没有足够的输入就谈输出,无疑属于杀鸡取卵,对孩子长久的英语学习非常不利。
关于"听",你必须知道的
听是输入的第一构成要素,首先要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肯定是听。从孩子出生起,甚至在妈妈肚子里,就可以开始播放英语来进行输入了。
关于听,家长一般会提到两个问题:
一、听什么材料?
英文儿歌、动画片对白、英语故事、BBC的CBeebies的广播都可以。
再有就是选择音频,绘本和动画片轮着来,以备进阶学习和借助多重刺激感受语言。尽量把听力材料、视频材料和书同步,让孩子从图画,视频上面有效理解,同时听听力时会复现画面(启蒙阶段只要是少儿的内容即可,不用担心难易程度。但是5岁以后,最好选择贴近孩子英文水平的内容,会更快见效。)
二、每天听多久?
每天能听多久便听多久,见缝插针地听。总长度每天至少保证1小时以上。
内容可以一个月换一次。不过一直不换也同样有效果,我家宝贝听《卡由》的音频听了三年多了还在听,他喜欢,且重复很有效。
每日可以听的机会和时间
早上用英语歌曲叫起床,出行或者回家的车上播放英语,睡前听着英语故事入睡,在家玩耍时播放英语
孩子听见了就好,不用专门坐着特意去听。有意识地精听可以等到孩子七八岁,有书写能力和有一定词汇量了,以做听写的方式进行。
经常有家长说,我孩子听了呀,怎么就是没有效果呢?根据十几年来教学中见到的现象,往往听了没效果的原因如下:
1. 所谓没效果的定义本身是有问题的
听了一定比没听强,只是效果不会突然显现,需要一定时间来累积呈现,且不同的孩子往外呈现效果的时间也不同。要坚信听了就比没听强。
2. 听的材料不对
比如听“苹果苹果apple,香蕉香蕉banana”,还有中文一句、英文一句的翻译故事这类中英文结合的;比如听非正常语速的;比如只听所学的学校或者课外班的课本音频;还有就是听的非母语人士的音频。
3. 听的时间太少
可能每天听了,但是时间只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量太少了,何况还有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情况,根本谈不上是坚持每天听,自然也就没什么成效。
听的输入需要很长的时间、很大的量才会显示出来效果。
虽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仍然需要坚信会有收效并坚定执行。
两个孩子同时开始学习,英语老师要求每天多听英语。一个坚决执行,一个间歇性基本没听。一年后一个发音纯正自如,一个中式腔调十足。这不是凭空想象的例子,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身边的事实。
家长们经常说,孩子到了我的班后英语发音变了,各方面能力提高了,考试成绩也上去了。这并不是我的教学有多大的特色和魔力,不过是我在对孩子们的听的要求上和监督上下了功夫,而大多数的家长迫于我的“碎碎念+晒成果”,执行了该做的,从而便因为听得多而综合能力上去了。
给孩子读书时,要带感情,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读。这样能吸引孩子,且将来孩子开始朗诵和讲故事的时候感情会特别充沛。
我第一次给孩子读书的时候就是很夸张地带着感情、分角色朗读,孩子爸爸在一边看着我像看怪物,我“脸皮很厚”地顶住坚持这样做。现在孩子朗诵古诗、讲故事都是绘声绘色的。
关于阅读,家长一般也会提到三个问题:
一、什么时候开始阅读?
阅读同样也是越早开始读越好。
第一阶段,家长给孩子朗读。
关于第一阶段,家长一定会说我发音不好怎么办。关于这点不用担心,首先保证孩子有在听纯正的音频,孩子有自动择取美好发音的能力模仿和学习的能力。二是如果家长实在不会,现在有点读笔和配套的音频可以帮助家长。我家孩子在我非常繁忙的时候,便是自己听故事。
第二个阶段,家长给孩子指读。
关于第二个阶段,大家关心的一定是几岁开始。三岁开始对字母的声音有认知后,便可以开始指读,但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而定。无需着急,也不是一定要在某个阶段就开始。我家孩子就属于我指我的,他看他的画,但我坚持指着说,他到了四岁多,才有了些反应。自己翻书的时候会兴奋地说我认识这个,认识那个。
第三个阶段,孩子独立阅读。
第三个阶段,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也已经不算是启蒙阶段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进阶阶段了。通过前期的积累和始终肯定的氛围,让孩子爱上了阅读的话,他不想总等着大人给读便会开始独立地看书,进而便会开始更想认字。
这点上要注意一点就是,最晚三岁开始要让孩子学习认识字母和字母的发音,帮他在有需求的时候已经具备了能力。
英语是表音文字,也就是说每个单词都是在表示声音,就跟汉语拼音一样。所以学会字母的发音,进而学会拼读单词,就给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读什么书?
早期取决于家长的偏好,后来取决于孩子的偏好。
具体书名不用过多说,因为孩子和家长的喜好不同,很难一概而论。但是可以说下选书的原则:
第一,是非国人写的。
第二,是配有音频和视频。
书、音频和视频三管其下,能够帮助孩子降低理解的难度。
第三,是最早以图为主。
一页一两个词或者一个句子。然后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逐渐图少字多。分级读物往往把这个工作已经做好了。
如果是4岁以上的孩子,我强烈建议孩子自己去图书馆或者书店借书或者买书。不要家长来定。因为只有孩子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书和能看懂什么程度的书。
我儿子很喜欢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 My Dad 、 My mom 、 When I miss you等。
三、给孩子读绘本是否要翻译?
最好不要。
阅读时孩子表现出来特别想知道什么意思,偶尔家长用中文说明一下某个词什么意思,某句话什么意思是无碍的,但是一定不要成为常态。更不要以一句中文一句英文的方式给孩子讲故事。
这种中英结合地读绘本,除了能让孩子很快理解故事情节多读完了一个故事以外,对于英语的思维形成是没有帮助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从看图便能看懂的绘本开始,这时孩子便不会对听到的某个英文单词有很大的想知道中文的需求。
为了避免孩子有这个翻译需求,有两个方法。
第一、家长提前阅读做好准备。
建议英文水平没有达到的家长自己先把书读一遍,预料到孩子会不明白,难以理解的单词,先想想如何启发式地让孩子理解。
等到孩子读得多了,很多词汇也就从似是而非的感觉充分理解了。这个猜到完全理解的过程会漫长,却是真正会成为孩子将来会使用的词汇。经过直接翻译而获得的词汇基本是转头就忘掉,最后不会记得几个,长期来看对英文的思维的形成也是有打击的。如果孩子听到apple要先想“哦,是苹果”,那么就是翻译思维了。翻译思维往往就是平日老师或者家长给翻译得太多了。
第二、自然拼音(phonics)和高频词汇(sight words)的学习
自然拼音、高频词汇在英语母语国家都是辅助孩子阅读的工具。前者是字母发音到组合发音的学习,进而让孩子具备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能力。后者是在日常生活和书籍里面会大量重复出现并词义多重的词汇(was, upon, the, more, an等),据统计大约是220个左右。需要孩子见到就立马领会在句中的含义。即便是集中学完后也需要长时间地阅读来积累对这类词的感觉。也是最不适合给孩子进行翻译的词,因为太多种词义了,且有些很难用中文说出一个完全对应的词义来。
讲了这么多,最主要还是希望当我们的孩子们开始学习英语时,可以用一种更加科学,更加有趣不枯燥的方式来入门。让他们知道,语言是一门具有实际用途的沟通工具,而通过这个工具,可以连接到更大的世界。
“我近视800度,将来孩子肯定要跟着受罪!”25岁的小李听说高度近视会遗传,总是担心孩子将来一生下来就是“四眼卡二饼”,连找对象都留心对方是不是高度近视,怕两个大人都近视眼孩子跟着遭殃。现代社会学生课业负担重,上班族更是24小时对着电脑打熬
走在街上常常可以看见小朋友年纪小小却早已在小脸蛋上架上了镜框,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小朋友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越来越多,近视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那么除了因为过多接触电子产品之外,小朋友们近视的原因还有哪些呢?一起来盘点一下
2019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今年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近视一旦形成,就会跟随一生,尽管可以通过佩戴眼镜、近视手术来矫正视力,但是近视相关的眼结构改变、眼底问题等,却都无法逆转。本期针对目前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各种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孩子不是看电视剧就是玩游戏,有时候眼睛还挨着屏幕特别近。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管理引导,导致不少孩子年纪轻轻就戴上了眼睛,这个时候家长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儿童近视是什么原
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小眼镜”隐忧何以破除?(尹志烨/人民图片)(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 (赵鹏)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夏小末(化名)戏称自己为“眼镜伴侣”,她笑
孩子近视,往往最担心的是家长。眼科医院里,家长有很多关于近视的问题:“父母都没有近视,孩子近视度数却疯涨是怎么回事”“孩子近视后,半年就涨了100度是为什么”“孩子近视只要戴眼镜就可以了吗?”那么近视度数疯涨的原因都有什么呢?首先,孩子无限
走在大街上就会发现近视的人很多,不仅仅是成年人,很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也开始佩戴眼镜了,有一些孩子近视是因为遗传的因素,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用眼不当的原因导致眼睛近视了,家长发现孩子眼睛近视了,一定要及早的治疗,及早控制,否则孩子的度数会越来
很多妈妈都会觉得电视是孩子眼睛近视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小学近视人数高达40%,更是让妈妈们对电子产品都产生了厌恶感。但是研究表明,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真的不是导致近视的直接原因。而且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证明长期注视屏幕会造成视力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董童)孩子在看电视或黑板时,会习惯性“眯眼”;看书或玩手机时,会不由自主地靠近目标;长时间用眼后,还会时不时地用手揉眼睛或频繁眨眼……这些征兆,作为家长是否有所注意?对此,人民网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北京同仁医院眼
本文专家: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防治科副科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学硕士生导师 何鲜桂(健康时报网端部记者 齐钰)2018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近视问题。不想让孩子近视,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预防近视从零岁开始孩子近视的预